Linda Chen Art 陳岳琳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我們藉寫作而品嚐人生兩回, 在當下和回顧過往."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is Nin

​

​畫說人生 | Writing

I write about my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my art.  Most of my writing is in Chinese (som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blog updates via Facebook, follow me here.

從我的畫作延伸,寫下我的人生經歷。
​若想用臉書追蹤閱讀“畫說人生”請由此進。

May 28th, 2017

28/5/2017

Comments

 
畫說人生 – 44
 
週二晚,上完石版印刷課 回到家將近十一點, 匆匆喝杯熱飲補貼沒吃晚餐的肚子, 梳洗之後倒頭沉沉睡去.  誰知半夜三點半,就在全身酸痛中清醒. 許久沒有如此被疼痛喚醒, 一種熟悉的感覺, 就像見到老朋友.原因種種, 我是個長期與痛為伍的人. 想到父親中風後, 每當跟我抱怨這兒痛那裡痛, 我就安慰他說: 幸福耶! 爸, 你還能感覺到痛, 要哪天沒感覺, 才真糟糕呢! 痛,或許是對天下人公平以待的一間事. 在痛之下,人人平等! 我的痛有時從各處來,  從腦袋到腳趾這五尺二吋之間, 各部位都在搔我癢. 更多時候, 只是一個定點的痛, 直搗靈魂讓我咬牙切齒. 痛來了, 就如迎向一張微笑的臉, 高興見到我一般, 用溫和的方式, 提醒我要適當的休息與保養. 痛,違抝身上每吋神經, 頑強的附著在肌肉上. 痛多了就想, 痛就痛吧! 痛讓我們感知自身的存在, 是細胞的特殊語言, 對我們輕聲細語敦敦教誨或大聲喝斥. 上課那幾年, 我的重包中隨時備著小藥袋, 過敏感冒疼痛暈眩腹瀉胃酸, 止痛藥消耗最快,我成了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膽小鬼. 我無法忍受小病小痛帶來的不便 ,不想把自己的意志力拿來對抗身體的疼痛, 因為還有許多事比容忍疼痛更重要. 這兩年, 壓力逐一從心頭卸下, 現在出門只有我的好朋友Advil隨侍在側.  痛有時也附帶贈品, 我因為右手腕痛, 漸漸的訓練出用左手做大範圍挪移的事的能力, 吸塵洗碗園藝刷牙. 安慰自己這功再練下去,我很可能可以打通任都二脈左右開弓. 有幾次畫畫, 手指痛到抽筋, 男主人笑說, 只聽說過有人領錢領到手抽筋的....有些痛我無法體會, 哥哥生前做肝腫瘤栓塞檢查, 幾次跟我說, 他不怕死, 但怕痛! 我無法替他承受一丁點肉體上的苦, 我聽著默然心痛著.  一次又一次, 一顆痛的心如織網, 愈織愈巨大, 愈來愈痛楚. 這痛不是幾顆 Advil 能舒緩解除的. 痛就痛吧! 讓這痛痛個痛快, 直到淚水浸濕了整顆心! (2017.5.28)
Picture
Comments

May 24th, 2017

24/5/2017

Comments

 
​畫說人生 – 43
 
我的房間牆上掛著兩幅卡夫卡的鋁版畫, 復古的墨色, 樸素的木框, 帶給一房安靜清雅的氣氛. 從未想過我會喜歡上貓, 直到大女兒先斬後奏在校外租屋時養了幼貓卡夫卡. 跟許許多多的家庭一樣, 最後家長都比當年吵著養寵物的小孩更愛這些阿貓阿狗們.  女兒遠渡了東瀛,卡夫卡就這樣與我們共同生活, 長成大貓, 到了如今第七年個年頭.  在這個成年小孩離家的安詳屋簷下, 卡夫卡除了照時間表提醒主人餵牠吃飯之外, “陪伴”彷彿是牠最重要職責, 牠陪伴女主人在畫室廚房做活, 陪伴男主人在書房用電腦看書. 主人們的生活空間是牠的全部世界, 牠的世界又成了女主人的想像空間. 因為牠的陪伴, 我漸漸的生出許多靈感與點子, 遂將牠納入創作變成主角. 畫面裡家貓卡夫卡總是好奇的, 在花叢下鳥蟲間, 甚至在無色無味的空間裡.  我常常順著牠的眼光望去, 尋找牠目光裡的焦點, 偶見一裊從屋頂垂釣的蜘蛛絲, 在燈光下飄浮, 或一隻微小飛蟲在半空中無頭亂闖.  當牠全身景緊繃時, 我們便知曉落地窗外必有另一隻貓友路過, 或食客浣熊來用晚餐.  然而大部份時間, 牠是一隻慢活優雅的貓, 帶著些許哲思氣質, 在遠觀眺望或閉目凝思之間, 無形間接的撫恤我一顆焦躁的心. 人從何處來, 將往何處去? 我們不時的對生命的茫然不適從, 在貓的世界裡似乎不存在. 貓族是孤獨的享受者, 牠們默默的行走在眼前的空間, 靜靜的探視過往景物. 因為牠們的悄無聲息, 世界容易遺忘牠們, 而更多時候, 是牠們漠視周圍的世界. 獨樂於自己的寂寞! 女兒說服我們替卡夫卡找個玩伴, 但獸醫說, 貓咪基本上是不須要同伴的, 若你們想再養一隻貓, 不要為卡夫卡, 而是要為你們自己. 話說, 因為版畫, 卡夫卡在我的朋友圈漸漸有名, 從此許多朋友的招呼語都是: 卡夫卡好嗎? 慣例的, 我回答: 卡夫卡一向都是我們家最好的….吧! (2017.5.24)
 
 
Picture
Comments

May 18th, 2017

18/5/2017

Comments

 
​畫說人生 – 42
 
“祝福隨行” 這幅畫帶給我一個很特別的回憶與朋友, 還有珍貴的一課! 在我們成為好朋友之前, 曾經一度劍拔弩張相對過.  原本是幹練職業婦女的她, 在年過四十之後漸漸的雙腿失去知覺與力道. 當我在藝術學院遇見她時, 大部份時間她都坐在輪椅上, 用雙手轉動車輪行動著進出教室.  她蒼白瘦長, 鼻樑上一副金邊眼鏡, 說話輕輕巧巧,  帶著書卷氣與一絲疲倦. 因為她行動的不便, 所以同學們常常主動伸出援手. 她的敏感與自尊, 曾讓我和另一位同學的善意, 變成一樁讓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的指控. 記得我當時唸著她發給全班同學的詩體信件, 說她以為我倆是她的好朋友, 但為何不顧她的感覺, 持續幫她收作品造成輕微破壞. 她內心吶喊著, 受到傷害等難道我們無知無覺嗎?…云云. 唸著唸著, 雖然她沒有提出我們的名字, 但語氣極為責備不滿, 我感到我的頭頂上烏雲聚攏, 腦門閃電雷聲隆隆. 不用說, 我覺得這事可以私下談話, 不必大做文章搞得全班皆知. 可憐的老師, 當時兩邊安撫, 深怕事情鬧大, 以後大家還要見面的. 這幅畫在當年學校籌款晚會上被不知名人士買走, 隔年我又在畢業展上畫了底色各異的另外四幅. 當她來看展時, 先稱讚了一番, 然後幽幽的對我說  我也擁有一幅. 我驚訝的望著她, “喔! 原來是妳啊!”  我得知另一位挨轟的退休校長同學,當年讀過信後生氣異常, 從此不理會這同學. 我當時也很生氣, 但秉持著以和為貴的想法, 思前想後, 在女兒幫助下 回了一封電郵. 大意是, “看到妳當時手忙腳亂東西零落, 我的幫忙是完全出於善意與直覺, 只是我更應該要聽妳客氣之外的溫柔堅持. 對於已造成的輕微損壞, 我願意幫妳一起修護. 重要的是我們都在這件事情上學到一課,  而是的, 我真的是想跟妳做朋友別無其他.”  我覺得整件事是溝通的問題(我有把握其實沒有破壞她的作品) ,全信我沒有說一句對不起, 只表達了誠心善意並讚美她的文筆! 我們從那不愉快的事件後再見面時,沒有提到一個相關字,  唯有溫暖的擁抱對方!(2017.5.18)
Picture
Comments

May 13th, 2017

13/5/2017

Comments

 
畫說人生 – 41
 
近日,在一個討論會上談到, 文化風俗裡對漂亮迷人外表的裝飾打扮的認知, 洋藝術家朋友們談到”纏足”這個舊俗, 於是我提到自己的外婆, 一個纏著三吋金蓮的”員外夫人”.  我依稀記得, 瘦小的外婆穿著寬鬆的唐衫衣褲下, 蹬著一對穿著如童鞋般的小腳, 緩緩的穿梭在那三進的大宅院裡. 走起路來一搖一擺, 彷彿是從黑白畫報裡走出來的古代女人. 母親是外婆十個小孩中的老九, 據估算我有五十個表兄弟姊妹, 我排行在倒數四十多. 另一邊,我自己的阿嬤,是個從小就許配給阿公的童養媳. 父親是七個孩子裡的老大, 我出生時阿嬤才五十歲, 我是長孫女. 她壯碩的腿下是一對厚實的大腳, 整天屋前屋後樓上樓下忙個不停. 這樣兩方不同背景下, 我的出生排列與成長經過, 讓我體會著兩個家族裡不同的氛圍. 感覺到一個有名望龐大家族的複雜沉重與逐步分裂; 同時看到另一個白手起家, 充滿凝聚朝氣的新興階級形成. 這兩種家族裡的女人,自然有不同的特質. 在我的”霓裳羽衣”系列的最後一幅畫中, 在抽像現代的繡球花簇, 由深暗到亮麗的背景鋪排下, 我用黑與白畫出四雙鞋與童玩, 來傳遞我母系四代家族女人隨著時代產生的變遷. 左方白線條畫的小鞋, 自是我外婆的小腳. 而受日式教育的母親, 總是穿著端莊雅緻的包腳淑女鞋. 最左邊, 黑線畫出的夾腳拖,是我二十多歲女兒們八零後的流行產物, 而我這一代的四五年級生,是把運動鞋隨處穿的第一代. 這百年來女性獨立自主意識抬頭, 不僅在腦袋中演繹, 也在腳下實踐. 腳的釋放與自由, 在另一層面上, 也代表行動的自主,心靈的獨立. 足下能登高行遠, 視野心胸自能延展開闊. 外婆一輩子守著老家,  我母親年輕時赴日留學, 我則從臺灣移居北美, 現在女兒們則繞著地球跑. 老子道德經曰: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接力的,在我家四代女人身上逐一實現.(2017.5.13於母親節前夕)
Picture
Comments

May 06th, 2017

6/5/2017

Comments

 
畫說人生 – 40
 
你能相信這是我第一張製作出來的鋁版嗎? 連我自己至今都還覺得”神來之筆”的驚奇感, 應該離這不遠! 記得當時我從印刷機上緩緩的把紙從版面上掀起來時, 圍觀的同學都驚呼連連, 當然我自己看了很歡喜, 覺得努力了幾星期的成果是甜美的! 這張9x6吋初級版畫, 奠下了我對版畫之路的基石.  我後來陸續製作過數張大小不一的版, 基本上都是以鳥為主題, 但是這第一張一直是我的最愛, 就像家裡出生的第一個小孩, 永遠有他的特殊地位. 這張簡單的, 以自製的縫衣針, 一筆一劃在鋁版刮出來的圖形, 透過溶劑酸蝕與油墨壓印之後, 呈現出線條的力道與畫面的明暗, 是如此的清新迷人.  而侵蝕版面的不完美, 留下許多意外, 是我想像之外的特殊效果.  製作版畫如同經營人生, 小心謹慎, 步步為營, 才能看到一定的美好結果. 中間出錯就得想方設法彌補改善, 錯愕與沮喪很難避免. 然後在做過一版又一版後, 我學會釋然與接受過程中的失敗與殘缺留下的結果 ,這從來都不是件愉快的事, 但又如何呢?  即便每個刻痕雕鏤都是自己當下的心與力…… 聳聳肩三聲無奈! 印象深刻, 有一回熱心的同學幫了個倒忙, 讓我的紙在印刷機上走位, 印出張不對線的圖, 當時他非常緊張連聲抱歉, 我笑著對他說,沒關係的,這只是張版畫, 又不是世界末日, 再印就好了.  我的第一期鋁版印刷做了五張各種技法的畫面. 期末老師一對一打成績, 給了我一番肯定稱讚後, 漸漸嚴肅了表情, 正聲的對我說, Linda妳有一件事須要改進, 就是妳的作品命名. 我望向桌上一字排開的五張版畫, 從左至右, 紙上分別寫著Bird1, Bird2, Bird3, Bird4, Bird5, 譯成中文就是鳥一鳥二鳥三鳥四與鳥五….我從善如流, 這張鳥兒一號, 後來有了個詩情畫意的名稱, Spring Tide, 就叫: 春潮. (2017.5.6)
Picture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 Bilingual Articles (Eng/Ch)
    • 來自經驗與想法
    • 我在 Toronto School Of Art 做學生
    • ​畫說人生

    Archives

    January 2021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4

    RSS Feed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