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Chen Art 陳岳琳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我們藉寫作而品嚐人生兩回, 在當下和回顧過往."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is Nin

​

​畫說人生 | Writing

I write about my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my art.  Most of my writing is in Chinese (som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blog updates via Facebook, follow me here.

從我的畫作延伸,寫下我的人生經歷。
​若想用臉書追蹤閱讀“畫說人生”請由此進。

May 19, 2016

19/5/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 12

有時會懷念起最早期的作品. 有那麼一兩幅油畫的創作過程, 彷彿靈光乍現, 在瞬間被畫筆捕捉在畫布上. 當時用的是一腔熱血, 渾身傻膽在畫布上揮霍, 而使用的技巧, 只有在社區美術館上過幾堂的基礎油畫介紹而已. 我極少用照片, 多是現場寫生, 因此家中某個角落, 常常被我東挪西搬的, 直到畫作完成. 若有某時刻的光線要等待, 那更是耗時多日. 這幅30X30吋的油畫, 就是我家起居間的一景. 一切開始於那束超市買來的紫紅色的花, 我把它插在個大白菜的水瓶裡, 置於鋪著白紗的小方桌上. 場景越拉越遠, 我又搬來藤椅, 再擺上咖啡杯和 咬了一口的蜜桃. 我印象中是畫了一半, 覺得地板太空, 又丟了幾本雜誌, 待最後階段時, 又補上一隻玩累了打盹的貓 和一顆網球. 這景觀中除了那貓之外(當時養的是隻黃金獵犬), 其餘的都是家裡的東西. 這幅畫漸進式的完工, 但過程充滿靈感巧合, 我等待著下午四五點的夏陽,一吋吋的從窗戶迤邐而進遍灑屋內. 溫暖的陽光, 為眼前的景物鍍上金澄色, 一切顯得如此的溫馨安靜. 我就在那寧靜的夏日午后, 畫下這幅”午后眠貓”. 這景致裡貓是最後才出現的虛構主角, 但有什麼關係呢? 缺了牠和那網球, 這畫就少了點靈魂, 不是嗎? 一轉眼, 距畫這畫的年代已超過十五年. 我永遠都不會忘卻那種瞬間靈感帶動的創作快樂是如此的淋漓盡致! 這幅畫許多年來掛在個極喜歡貓的女孩房間, 是她母親當年送給她的生日禮物. 想不到的是, 我後來真的有了一隻名叫卡夫卡的貓咪. (2016.5.19)
Picture
Comments

May 3, 2016

3/5/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 11

這個黑白影像是我用兩個我很喜歡的畫面重疊而成: 一張有著我走過五幅大畫, 是我為去年在Rosedale Church四月個展”霓裳羽衣”所照的. 另一張是今年四月為Regis College, U of T(多倫多大學)”無家,遷徙與難民” 所做的裝置作品”母親大地”. 準備這兩個展的期間, 我背負著十六個月內失去哥哥和父親的巨大殤慟, 和自己在創作過程裡, 對成長過程與家庭環境的內向深思與困惑, 甚至是與父親之間一輩子的情緒糾結的探索. 走出情緒之網向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為它常常是如此的巨大黏稠, 並如影隨行. 去年當我放第一張影像在臉書上時, 我附上自己翻譯的一句話: 
拋開心上塵埃, 做個自在旅人. (If you wish to travel far and fast, travel light. Take off all your envies,jealousies, unforgiveness, selfishness and fears. – Glenn Clark) 可不是嗎? 人生要行遠, 就得輕裝上路. 尤其行至中年之途, 每日一早清醒, 只要能雙腳著地站穩就該感激,何需多餘無用的包袱? 而左方影像”母親大地”的白色紙鶴們, 在挑高玻璃屋頂的光照下, 顯得充滿希望與能量,盤旋而上,振翅高飛. 我很直覺的將這兩個影像合併, 因為它們代表我心裡面的光明與黑暗. 我從不否認黑色的自己. 黑色可以很美, 人生不能沒有黑色! 它襯托出其它顏色的亮度與彩度,有勇氣走過黑暗,才知面向光明的愉悅. 從去年四月到今年四月, 我的父母親和哥哥,一直與我同在,看我做了許許多多事,拋開了更多積重的塵埃. 這分別在兩個四月留下的影像, 對我是很特別的,這期間,我也從五十四歲過渡到五十五歲.(2016.5.3)
Picture
Comments

May 2, 2016

2/5/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 10

創作的動機有時是自己意想不到的! 多倫多的通勤火車和巴士有個很酷的名字: “GO”. 這個我賴以為生進城的交通工具, 終於在三四年前把一張張十次打卡的硬紙車票, 進化到像台北捷運系統的儲值悠遊卡. 以這樣落後亞洲大城十多年的公運系統, 很難相信加拿大是七大工業國之一. 總之, 很高興現在我乘坐地鐵和GO也可以一卡在手隨處走了. 我將近十年前開始密集的進出城中時, 每兩星期就得買一張硬紙卡車票, 當時, 我的路程單程要四塊多加幣, 來回要九塊多, 接近台幣三百元, 一星期跑四趟上課. 這花費一個月下來很可觀, 將近五千台幣(這還不包括市區地鐵費用). 接下來幾年, 隨物價指數變動, GO車票也節節上升. 待我要畢業時, 來回一趟已漲到十二塊. 我每次排長龍買車票時, 心理就犯嘀咕: 落後的車票系統已很不便民了, 還一直漲價! 想想我念一個學位除了學費外, 還要付出這樣貴的交通費, 等我畢業時, 我要看看我用了幾張車票. 就在這動機下, 我存下所有的票, 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待要畢業展時, 我創作了一幅”告別”之作. 這作品用兩層畫面重疊交差而成, 上面是我的自畫像, 畫在半透明塑膠紙上. 下層是木板, 木板上就貼著我四年裡一張張留下來的車票. (還沒用上全部車票) 然後讓珍珠散落, 交錯在上下畫面中, 代表時間流逝, 回憶串聯, 顆顆珍惜. 述說這一張我四十九歲才拿到的藝術學校證書, 是四年的心血時間和金錢緊密堆砌而成的. 當然, 背景上那一張張的車票現在已走入歷史, 包括多倫多老式的車票系統, 和我緊張的趕車學生生涯. 這幅創作涵意多重, 英文就叫”GO!”, 翻成中文我會叫它: “女孩!向前走!”(2016.5.2)
Picture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 Bilingual Articles (Eng/Ch)
    • 來自經驗與想法
    • 我在 Toronto School Of Art 做學生
    • ​畫說人生

    Archives

    November 2021
    March 2021
    January 2021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4

    RSS Feed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