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Chen Art 陳岳琳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我們藉寫作而品嚐人生兩回, 在當下和回顧過往."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is Nin

​

​畫說人生 | Writing

I write about my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my art.  Most of my writing is in Chinese (som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blog updates via Facebook, follow me here.

從我的畫作延伸,寫下我的人生經歷。
​若想用臉書追蹤閱讀“畫說人生”請由此進。

November 22nd, 2019

22/11/2019

Comments

 
​畫說人生 – 83
 
這一直是我的心願.  幾天前弟弟傳來了照片, 九月時我為台北五叔家客廳客製的畫, 由一塊長長的空白畫布, 變身成一幅上了木框長180公分的畫, 終於掛上了這個素雅的家.  這個家,是我們陳家在祖母辭 世後, 大家族年節祭拜聚會的地點, 每逢過年節慶, 五嬸一定在大家族的會話群組, 招呼大家回家吃飯. 全盛時期的除夕聚餐, 連客廳都擺上大桌, 坐滿三大桌的老中青幼, 好不熱鬧, 讓遠在北國異地的我, 格外思念這樣熱鬧開心的家族聚會. 
 
多年以前, 還住在萬華老厝時, 遠親近鄰羡慕辛苦的阿公阿嬤養成的不是只有七個戴方帽的六子一女, 更是男丁個個娶了貌美賢妻. 我的每個嬸嬸都互相疼惜各房小孩, 我成年後與五嬸特別親近. 一是我們年齡只差十五歲, 二是我們在一起居住過許多年. 五嬸五叔相識於高中, 我們從喊她潘阿姨到成為五嬸. 她看我從個小娃變成如今一個半百之婦, 習慣依然, 她到現在還常常喊我: 妹妹. 成長的過程裡, 我一路接收過許多五嬸的衣物鞋子, 連我現在最常戴的幾條項鍊, 都是她送的. 我的母親是長媳, 辛苦了許多年後決定要榮退, 這份工作自然落在一直與公婆同住的五嬸身上.  從小到大我的印象裡, 大家庭餐桌上的菜盤隨時用個大紗網罩著, 大家來來去去, 飯廳像個全年無休的單位. 可以想像得到一直與婆婆住在一起的五嬸有多繁忙, 而她可是一直是個職業婦女與兩個兒子的母親. 我印象中從來沒看見過五嬸臉上有過一絲不悅的表情, 而且更不可思異的是她永遠都是整齊端裝面帶笑容. 每次我走進廚房問有什麼要幫忙的, 都被笑瞇瞇的五嬸趕出來. 以前五叔每個週日釣魚回來, 把魚箱一放, 五嬸就立刻全副武裝的套上圍裙戴上長手套, 在廚房忙乎起來, 抓起一尾尾噼啪亂跳的大小活魚, 刮魚鱗清腸肚, 然後熱一鍋油放下去炸, 再分送給各房們帶走 .  我常常站在旁邊與她閒聊, 看著五嬸快手快腳的忙著還跟我說說笑笑, 轉眼活魚就成炸魚, 覺得她好神!
 
我對老厝的後來印象是複雜的, 阿公中風十年而後過世, 接下是來阿嬤不斷的進出醫院, 老去的屋子與病中老人一樣, 散發著陰鬱的氣味.  雖然父親手足們都孝順但五嬸那些年的操勞是我無法形容的.  阿嬤母親相繼走後, 五叔五嬸搬至新屋, 十多年來, 五嬸招呼大哥(我的父親)每週回去吃飯打牌, 父親曾幾次對我說, 妳五嬸就像恐龍一族, 快滅絕了, 全臺灣就只剩一個像她這樣的媳婦了. 這比喻有點好笑, 但我深知父親對這弟妹的稱讚有加感謝於心.  過去短短幾年, 哥哥二嬸父親三叔, 相繼離世,  維持一個大家族的凝聚力不減, 是多麼不易的事. 五叔五嬸家領著祖先牌位, 繼續照應著大大小小的陳家人, 五叔是個面冷心熱的人,  而溫柔幽默的五嬸就成了召集人.  
 
近年來我每次回台, 嬸姪兩常約了吃午飯, 我喜歡聽五嬸講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她是個說故事的高手, 用她輕巧細緻的聲音, 前後有序娓娓道來, 再大的事都顯得事不關己般的超脫有趣. 例如: 她十八歲時父親車禍驟逝, 她撐起了一個傷心癱倒在床的母親該承擔的事, 成了代課老師與下面七個弟妹的媬姆. 她開嬰幼兒用品店時被闖門的搶匪用膠帶綑綁, 她形容著人在恐懼之中是張嘴大喊但無力無聲的. 她養過的狗兒們一律喚名CoCo, 從一世養到三世, 所有的CoCo們, 看到五叔進門就躲, 要吃的就找她. 有幾年她的免疫系統失調, 全身是痛, 五嬸在形容這些症狀時, 我的神經末梢就跟著她的描述而根根豎起.  麻將桌擺在小佛堂裡 ,哥哥說沒人敢做弊,五嬸笑說真是佛門不清靜. 某一次我已經忘了我們在何處用餐, 只記得我們出了餐廳, 意猶未了, 嬸姪倆勾著腕, 慢慢踱著聊著, 如同我們五十年的嬸姪之緣, 走了好長好長的一段路, 溫暖與幸福的感覺至今猶在.  
 
漸漸的我生出一個念頭, 想為五叔五嬸畫一幅為他們的生活添加色彩的畫.  這畫優雅中有趣味, 抽象裡有實景, 配合著屋主的個性和一屋大地色擺設. 畫掛上了牆, 五嬸立刻來了訊息: 謝謝你!讓我們家立刻溫暖又明亮了, 謝謝! 姑姑說右上角有人?五叔說右下角有人? 我覺得一片花海, 花團錦簇!美翻了. 我回答: 千萬別客氣, 比起您為陳家三代 (應該說四代)做的事, 我這只是舉手之勞, 微不足道也。她又說: 五叔在畫前左看右看. 我又回: 以後五叔要是半夜失眠, 就可以看畫看到昏頭想睡覺!  回想最早時我原先的擔心是: 希望五叔別皺眉才好, 但五嬸回: 五叔有賞! 呵呵! 果然是我可敬又可愛的五叔五嬸! (2019.11.22)
 
Picture
Comments

November 08th, 2019

8/11/2019

Comments

 
Click here to 畫說人生 – 82
 
“啊! 下雪了!” 每年第一場雪落下時, 都會輕輕喂嘆一聲! 若是前夜睡夢中落下, 一早拉開窗簾, 就會眼前一亮心裡一驚, 幾小時之內世界悄然變了顏色.  若是初雪下在白天, 心情是等待的, 因為大家都相互的提醒: 快下雪了! 彷若站在港邊, 期盼著海天一線間冒出一個小點 ,小點逐漸擴大, 大家期待的事物準時到達,  歡迎之感浮上心頭.  初雪有時薄如糖霜, 輕輕飄撒在樹上葉端, 草坪石磚, 花盆植物, 彷彿冬神先來叩門打聲招呼, 這初雪客氣而溫柔. 但有時第一場雪來得絲毫不猶豫, 沒得商量般, 佔地為王宣示主權 , 讓人們的秋夢無法繾綣纏綿.  第一場雪降下時,  最美的場景在林子中, 蓋在殘秋之上的銀白, 讓世界的顏色清冷了下來 .林子裡的褐黃枯葉, 常青樹木,  耐寒綠植, 醬果莓子, 如熱狗般的蘆葦和如拂塵的芒草, 蕭瑟與繽紛, 都沉默傾聽從天而降的音藾, 如嘆息輕語, 如緩行慢板, 走在林中, 腳下沙沙的聲響是秋與冬的音符, 眼前是深秋與初冬的調色盤.  天若放晴則湛藍一片, 雪光閃閃, 更多時候是灰藍陰鬱, 從頂到地, 罩上灰色紗巾 輕巧飄渺. 此時有種奇特的紫, 滲透在林木雪地, 粉飾著一個奇異交界, 讓周圍的冷瑟與枯萎有些溫暖 . 雪落下後, 各種鳥兒們 就啾啾出來覓時. 抬頭常有驚喜, 北美紅雀佔枝頭, 如枝枒上一粒紅寶石.  第一場雪通常不久留, 不多時它們便如前哨部隊, 探過場景就悄悄然消退, 可人們心態在這場雪之後 就改變了, 無法永遠沉溺於秋色,  接受了寒冬蒞臨的事實. 我這幅用畫刀刮出來的”第一場雪”, 記錄下年年初雪在林中散步的印象, 直直橫橫點點, 抹刮出一塊塊厚實的顏色, 我謙卑的受教於大自然之美以它為師.  多倫多第一場雪落下之日, 通常與農民曆的霜降或立冬配合無間 , 台灣友人們除了備雪鏟換雪胎之外,  就是煮上一鍋麻油雞補冬. 昨日是2019年第一場雪蒞臨, 臉書一片讚美或唉嘆, 住東京的女兒說, 今年怎麼雪下得晚了些 , 幾位朋友說這雪來得太早了吧! 我想起母親生前常說: 熱也不行冷也抱怨 ,天公伯都難做, 何況是做人! 想著就煮麻油雞補補嘴與身,  什麼都不多想吧! 長冬才正要開始呢! (2019.11.8) 
 
edit.
Picture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 Bilingual Articles (Eng/Ch)
    • 來自經驗與想法
    • 我在 Toronto School Of Art 做學生
    • ​畫說人生

    Archives

    November 2021
    March 2021
    January 2021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4

    RSS Feed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