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Chen Art 陳岳琳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我們藉寫作而品嚐人生兩回, 在當下和回顧過往."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is Nin

​

​畫說人生 | Writing

I write about my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my art.  Most of my writing is in Chinese (som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blog updates via Facebook, follow me here.

從我的畫作延伸,寫下我的人生經歷。
​若想用臉書追蹤閱讀“畫說人生”請由此進。

January 30, 2016

30/1/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 4
這兩星期格外忙碌! 為了趕上John B. Aird Gallery的年度繪畫評審截稿日所做的照像工夫, 花掉很多時間和精神. 話說兩星期過了, 我那一房移位的家具和一牆的鉛筆畫紙條還在原處. 北國冬季的黑夜總是盤桓不去, 大清晨我摸黑下樓, 這一牆的紙猶然沉睡中. 偶有一張在上面待得久了不耐煩, 就溜到地面. 日日我像查房的舍監, 眼睛在牆面上掃過, 看到缺席的空處, 便將地上的紙條拎起放回原位. 跟畫廊的策展者討論這些畫怎麼掛最適當, 看來還是得用小釘子釘, 不能用紙膠帶貼. 這一牆七十五張的紙, 從夏末畫到冬初, 藉著照參展相, 第一次大集合齊聚一牆. 我的目標是畫一整年, 那麼應該要有四個牆面的畫紙吧! 這樣的想像畫面,如掛在騾子前面的紅蘿蔔, 讓我不停的做著這件事. 畫著一張又一張. 忙碌的日子或易凋的花, 總會讓我心焦. 然而念頭一轉, 這不是”活在當下”嗎? 就隨意吧! 地下室的繪圖桌上還擺放著入冬後枯槁的枝枝葉葉, 至少還須畫上幾天. 我下定決心, 這週末 ,我要把畫從牆面取下, 家具搬好, 讓亂了調的客廳恢復原貌. (2016.1.30)
Picture
Comments

January 19, 2016

19/1/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 3
當年有機會做點小裝潢時,我在客廳的火爐上方加了條木板,木板兩端卡進牆裡,因此可以乘載重量, 放厚厚的一疊書,小盆栽,雕塑品,最重要的目的是放畫,都不是問題. 有了這道”長廊”,我的大小各種尺寸和重量的畫都可直接放置上面,不必傷透腦筋在牆上高高低低的釘掛鈎. 隨著年代的推移,我上面的畫也更換著,但始終佔有一席之地的就是”生命如華”,這幅在母親過世之後才真正完成的繡球花. 這幅畫的背景可以探出我走向抽象畫的端倪. 這畫已經過十二年了,我依舊喜歡端詳著當年細心完成的一球球的紫色繡球與紛飛其間的彩蝶.“長廊”上的每幅畫都有我可以娓娓道來的背景故事. 近年來創作趨向意識與抽象,以前的花草靜物實景畫,現在看來格外珍惜. 我想等我年紀更長些,我會回來畫靜物花草. 這客廳總是安靜的! 除了一架從台灣跟著我遠遷多倫多的四十年的老鋼琴和清蓊的盆栽站在窗邊外,其餘的就是溫暖的白牆和畫,茶几上的音響和書,另外點綴著幾尊木雕和瓷器. 時光在這個簡淨明亮的空間中變得很緩慢,對於一個做事風風火火的人來說,這樣寧靜祥和的氛圍,總讓我跌入時光隧道裡,看見許久以前對藝術懵懂無知但滿懷熱情的我是如何地盡情畫畫. 這點單純初心,在我現在偶然出現的沮喪和得失情緒裡,總是拉我一把. 在這裡, 一排的畫陪著一室的安靜, 連貓咪卡夫卡也不時盤窩在沙發上打盹! (2016/1/19)
Picture
Comments

January 14, 2016

14/1/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 2
如果你問我什麼花最難畫? 我第一時間就點名玫瑰花! 為了抓住玫瑰花最後餘韻, 連續幾天在破碎的時段裡, 畫了大小三幅畫. 開始第一幅時, 的確是想畫出原貌留下風采, 可嘆我寫實功力不夠無法達到真實之美, 接下來找來兩張小點的畫布, 用色盤裡捨不得清掉的顏料, 來點挑戰. 就讓眼前的景色, 化繁為簡, 化簡為趣, 以趣為樂, 為樂而畫. 只是畫者有心花兒無情, 竟快快的低了頭捲了葉, 瑟瑟然失了光彩. 我已有心裡準備, 所以最後階段花兒已不在現場直盯著我看. 我就用我要表達的氛圍來完成它們. 滿意嗎? 差強人意! 我的許許多多畫都是”激情”下的產物, 抓住一點意念一個現場, 就畫吧! 看不懂那兩張抽象畫嗎? 不要緊的! 喜歡就好. 我只是抽取了實景現況裡的某些原素, 花葉的顏色, 形體, 氣氛, 然後加上我想表達的感覺來完成. 用訂時自動拍照時, 卡夫卡剛巧經過, 就被我抱來入鏡. 快門喀嚓瞬間, 牠側頭看, 好似評量著哪幅最有趣, 而大畫架上兩隻小黑貓, 只一逕的對著卡夫卡手足舞蹈招呼著. 我卻剛好望向客廳那束兩個女兒送的充氣愛心氣球和兩隻猴子, 猴兒們也是抓頭揌腦的, 大概也想看看我在房間另一頭到底畫了些什麼吧? 於是, 就這樣忙乎了數日和一個早上! (2016.1.14)
Picture
Comments

January 10, 2016

10/1/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前言 - 

去年四月, 我的第三次個展”霓裳羽衣”在多倫多Rosedale United Church展出 , 與我第二次個展相差十年整. 這整整十年間, 是我正式踏入學藝術領域和西方藝術接觸的十年. 許多識與不識的朋友們, 對我以46歲的第一代台灣移民背景, 追尋藝術之路感到好奇. 於是希望我能做一次九十分鐘的分享會, 而在準備的過程裡 “畫說人生”這標題自然而然的浮出我的腦際. 之後, 收到許許多多的回響與問題和更多相關的好奇. 我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夥兒分享許多經驗, 不論這種種是否與藝術相關, 更希望我在人生途上的追尋經驗, 能激發朋友們ㄧ點什麼. “畫說人生” 似乎從演講後就一直沒有落幕.
十年, 聽來很長, 它足以讓幼兒長成青少年, 讓年輕人變成中年人. 但是,它也可以是兩個五年. 我在四十歲出頭時無意間看到一句話, 大意是: 人們常高估了一天中所能完成的事, 但低估了五年內所能達成的目標 ! 一句平淡的話, 對我的中年人生起了推波助瀾的影響. 我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讓我拿到一個藝術學校學位. 而第二個五年計劃, 雖然在陪伴和送走哥哥和父親中辛苦的渡過, 但卻是我創作力和成果最豐富的五年. 這兩個五年的過程裡充滿艱辛和歡喜, 困頓和滿足, 現在回首, 一切盡心盡力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6年新的開始, 喜歡文字的我, 希望藉由藝術與文字, 跟大家分享我的一點人生思維. 希望”畫說人生”繼續的能讓喜歡藝術的朋友們生命中冒出ㄧ點的創意火花, 將它引燃, 就算微光, 也能照亮前路, 帶來溫暖. (2016.1.12)
Picture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 Bilingual Articles (Eng/Ch)
    • 來自經驗與想法
    • 我在 Toronto School Of Art 做學生
    • ​畫說人生

    Archives

    November 2021
    March 2021
    January 2021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4

    RSS Feed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