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Chen Art 陳岳琳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我們藉寫作而品嚐人生兩回, 在當下和回顧過往."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is Nin

​

​畫說人生 | Writing

I write about my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my art.  Most of my writing is in Chinese (som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blog updates via Facebook, follow me here.

從我的畫作延伸,寫下我的人生經歷。
​若想用臉書追蹤閱讀“畫說人生”請由此進。

September 28th, 2017

28/9/2017

Comments

 
​畫說人生 – 52
 
去年為了畫這高挺的蜀葵, 帶著花剪去一間關店數月無人看管的商家走道, 偷剪了幾枝帶回家. 這高挺的蜀葵花朵離開本枝, 很快的便垂頭喪氣奄奄一息, 我畫得極匆忙, 放上臉書分享, 弟弟岳夫也來附和, 找出他甚久之前在日本時畫的油畫. 有趣的評語出現, 有人喜歡我的天藍背景, 有人喜歡弟弟那鬱藍. 大環境對畫風的影響, 可以在我們兩幅小畫中窺見一二. 弟弟在日本進修工作多年, 再拿畫筆, 風格趨向”和風”的木版印刷及絹絲畫, 乾淨純樸, 靜謐凝結. 我人在北美生活, 加拿大夏季的天空陽光是開闊亮麗的, 我筆下的水性壓克力畫 , 顯得閃爍活潑, 輕巧愉快, 有著印象派筆觸.  記得他年少時的畫, 多是顏色鮮明大膽直接. 這幅蜀葵似乎不像從前我認識的他所畫. 他在日本單打獨鬥時, 我的小家庭移居多倫多, 努力適應著異國文化, 沒有現在的臉書與Line, 只偶爾講電話或靠哥哥傳訊息. 大家各自忙得不可開交的歲月, 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偶爾相聚都是歡樂的共同旅遊. 多年後再看著弟弟的新畫, 我陷入沉思.  我們相差三歲半, 在憶往捲軸緩緩攤開時, 回憶的都是童年的天真與少年的苦澀. 弟弟有么兒特質,但因為父親長期缺席, 母親體質衰弱, 環境使然, 他有著獨行者的堅韌, 細膩的心思 和溫暖的人格. 從青年到壯年, 我改變弟弟成長,  我常想我真的了解中年後這個總是報喜不報憂的弟弟嗎?  好玩的是, 在姐姐眼裡他就永遠是我弟弟, 我本能就只想疼他, 就如哥哥總是疼我和弟弟一樣.  我們姐弟青年時一起學畫, 繞了這麼多年後, 他成了設計師, 我真的走入藝術創作. 人生漫漫, 五十已過, 對藝術的喜好, 我們依然分享著, 這是多麼難得與幸福的一種感覺.  因為我們不只是姐弟, 而且是好朋友, 常常相互鼓勵, 為對方喊加油. 我的畫與他的畫與我們的故事! (2017.9.28. 寫於岳夫新書出版) 
Picture
Comments

September 20th, 2017

20/9/2017

Comments

 
畫說人生 – 51
 
這張照片裡是三幅畫的部份合成圖, 風格相彷色調相異, 都是帶著抽象背景的繡球花.  藍色繡球花是初探畫風的練習作, 白與黑花則是我當時畫過最大尺寸的畫. 當年從學院畢業了, 有許多自己的時間探索各種畫風, 當時的我,  曾希望將我心中唐詩宋辭的意境用西畫筆觸來表現, 能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抒發情懷! 這是我當時一個夢想, 後來因為經歷父親與哥哥的事而停擺, 我的詩詞夢境嘎然而止. 然而, 奔放的繡球延展到兩年後我的個展”霓裳羽衣”風格上, 長出枝椏生出繁花, 是風格的探索, 也是勇氣的先路. 轉眼五年過, 未完成的畫一直在我電腦桌的對牆上陪伴我每個安靜的工作時刻 . 我依舊喜歡畫面裡的細緻和奔放, 溫暖與深沉, 花與背景的配對: 藍與黃, 黑與白, 白與紅, 如細細涓流如奔騰瀑布, 也如炙熱荒原! 當時我以為表達了足夠的詩情畫意, 現今靜觀畫面漸漸又浮出許多想法, 希望能加點什麼.  生命留給我們的印記, 歲月帶來的悲與喜, 堆疊在心靈不同的抽屜裡, 在我們直覺下它們會自動歸檔, 我們不願探視的就深鎖塵封多年. 幸運的我 ,常常將抽屜倒出 撒落記憶碎片在畫布上, 檢視自己的平靜快樂與傷痕苦慟, 隨著畫筆整理心靈抽屜.  五年前用半抽象的花, 一心想畫:”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返 “ 五年後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是我如今想在畫中增加的原素. 五年來的一場夢, 幾幅畫, 就繞著李白的”將進酒”兜轉著.  “人生得意需盡歡, 莫使今樽空對月” 想到此也笑覺即便是未竟之夢,自己彷彿也曾經有過那麼一絲豪氣干雲了! (2017.9.20)
Picture
Comments

September 05th, 2017

5/9/2017

Comments

 
畫說人生 – 50
 
從小學到高中, 在那個同學們隨便應付美術課的年代, 我常被老師叫去問作業是不是我自己做的. 一直以來, 創造與想像是我腦海中一隻雀躍的小鳥, 在日復一日的考試K書壓力之下, 小鳥能帶我遨翔於枯燥之外的天際.  許多年後我年歲漸長, 工作 結婚 成家 移民, 這隻腦海裡的小鳥 一直跟著我. 我知道只有我餵食它, 才能讓它長大茁壯繼續飛翔. 在多倫多辦第二次個展時, 我畫了一大幅由六幅小畫拼成的有趣作品. 這六幅皆可單獨成貌, 也可如拼圖接連. 畫中倚窗的幼犬是我家當時的黃金獵犬Penny, 北國白與紫的三色堇讓我驚豔, 於是拼起這個畫面. 記得佈展時在一釘一鎚都不允許的藝術館內, 為掛這六幅畫頗傷腦筋. 這樣一個內容平實的作品, 卻因為可以組合的元素, 讓來訪的人感到有趣, 紛紛與我討論他們的觀感. 才發現,創造力潛伏在每個人身上, 只是看有沒有被適當啟發. 中年之後, 觀察到我周邊的朋友們, 生活得有生趣活力的, 常常都屬於有”創造”習慣的人, 無論是用在柴米油鹽還是繪畫木工縫紉烘焙, 更勝者, 想出許多點子辦活動做義舉. 創造力, 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  只要看看小朋友們隨手捻來的東西 都讓大人驚訝就能理解. 在成人現實的生活裡, 小小的創造並不難, 就算是重新擺設家俱, 也是其一. 我們漸漸喪失創造的樂趣, 是因為對生活節奏的”習以為常”與”不願麻煩”, 而前期皆起因於”怕犯錯”與”不被認同”. 記得我小四時美勞課, 做個簡單的紙偶, 我三拼兩湊的自己做好了, 走上前給老師看, 沒想到老師厲聲的說:”誰教妳自己全部做完的? 我叫妳做一個步驟妳才做.” 我面紅耳赤轉身, 在全班鴉雀無聲投來目光的氣氛下 走回座位, 心裡不服但不敵大眾眼光, 只好把黏好未乾的紙偶一一拆卸. 當然接下來剪西瓜皮髮禁的日子裡, 美術接近滿分的成績對我的升學毫無助力, 然而我知道, 有創造與想像的世界永遠不無聊!  女兒們曾問我, 如果讓我年輕時就出國, 不知道我會怎麼發展? 好問題! 我細細尋思… 嗯! 我想我過的日子不一定會比現在更好, 但是求學的過程中肯定會快樂很多! (2017.9.05)  
Picture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 Bilingual Articles (Eng/Ch)
    • 來自經驗與想法
    • 我在 Toronto School Of Art 做學生
    • ​畫說人生

    Archives

    November 2021
    March 2021
    January 2021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4

    RSS Feed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