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Chen Art 陳岳琳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我們藉寫作而品嚐人生兩回, 在當下和回顧過往."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is Nin

​

​畫說人生 | Writing

I write about my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my art.  Most of my writing is in Chinese (som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blog updates via Facebook, follow me here.

從我的畫作延伸,寫下我的人生經歷。
​若想用臉書追蹤閱讀“畫說人生”請由此進。

October 26, 2016

26/10/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 21

這張畫裡的風景發生於我在加拿大的第一個秋天. 那是我載送小孩上課的途中必經之路. 一間普通的紅磚黑瓦老屋, 小小的門廊上佈置著感恩時節的乾玉米穗和大南瓜, 白色圍欄和窗檯襯得老屋精神奕奕. 這樣的屋子, 在這個區到處都是, 但這屋前的大樹讓這屋成了金秋時節的亮點. 這棵大楓樹必是跟著這屋一起拔地而起, 伴著屋主們從年輕到老, 看著這樹長到一樓屋簷, 小孩可在樹下盪鞦韆, 然後遮掩了二樓的前窗, 然後小孩離家後, 這樹竟高過屋子. 年年歲歲, 這樹成了屋子的避風老友! 最美的是, 這樹在秋天的顏色! 它是各種層次的黃, 綠黃, 鵝黃, 金黃而棕黃. 粗大樹幹與樹枝卻是深夜般的黑, 穿梭在亮燦燦的金黃中, 與紅磚老屋串聯對映; 地上的落葉鋪著一張如夢的地毯, 連接著臺階後面一扇進屋小門, 門上玻璃映著黃楓搖曳, 全景大氣呵成美不勝收! 天天路過, 終於忍不住我把車停在路邊匆匆的照下這老屋和大樹. 後來我搬離這區, 用油料畫下這景. 有時惦記著這老屋是否還在, 是否像我現今住的這老村的許多老房, 敵不過開發商機, 一間間被推倒縮減綠地蓋起豪宅. 原本我的鄉間湖濱小村, 漸漸變成新移民購屋大熱點. 驅走了寧靜, 帶來了人氣與無可必免的紛擾. 我的第一個金秋, 距今整整二十年. 這二十年的秋季如常的美, 改變的是樹下賞楓的人潮. 大自然是如此的博愛寬厚, 依序上演四季之美, 無論人來人往安靜或喧囂. 這畫最有趣的印象是, 記得畫到最後 總覺得少了什麼? 於是加了隻Beagle在 樹下遊蕩尋覓,整個畫面頓時增添生氣與溫馨. 第一次畫展時朋友A把畫買下, 朋友B說Linda還好妳畫的是狗, 要是畫貓我就叫A不要買了! (2016.10.26)
Picture
Comments

October 13, 2016

13/10/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 20
以前在台灣, 我從來沒有喜歡過菊花. 原因是它總大把大把的在花店和菜市場賣著, 通常我對菊花的聯想不是婚禮慶典而是喪禮祭典. 走過婚紗攝影店, 粉紅嫩橘的鮮花總是讓人們感到溫馨愉悅喜氣洋洋; 反之, 在民權東路走一回, 堆積如丘的黃白色菊花總靜靜的躺在地上, 等著被插在花籃和出殯花車上隨著生者悲傷死者靜默, 肅穆之感油然而生.
移居多倫多之後, 有機會了解並愛上菊花. 唐朝詩人元稹在(菊花)一詩中寫道: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道出菊花堅忍耐寒的特性. 菊花之美, 我住到北方大地才體會出.
入秋後隨著楓葉變色的繽紛瀟灑, 和日漸增加的寒氣, 原本”捻花惹草”的人也忙著掃枯葉修樹枝, 清理一蓬蓬低頭發抖逐漸殆盡的枯花, 一眼望去蕭瑟蒼涼之感充滿胸中. 感恩節為秋天拉開布幕, 頓時世界成了南瓜稻梗玉米楓葉和菊花的舞台. 家家戶戶門前換了新裝, 脫去姹紫嫣紅換上駝橘土黃, 在大自然的調色盤上盡顯協調融合. 各色的菊花, 一蓬蓬的攫取著人們的眼光, 它在春夏季悄然滋長, 現在是它從配角變成主角的時刻.
氣溫逐漸下降, 白晝明顯變短, 暮靄覆罩世界, 蒼茫霧氣裡只見院子裡的菊花活得生氣抖擻, 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白, 黃, 紫, 粉紅和我最愛的金黃色, 大小花朵多瓣單瓣的到處呈現在你的面前, 展現姿顏從燦爛的秋天到銀白冬雪翩然降臨. 深深濃濃的墨綠色葉子托著密密盛開的菊花, 沒有一枝獨秀的纖細只有劃一整齊的大美. 陪襯者角色的綠葉, 像是變魔術般給你視覺上的錯覺, 它們在夏天是鮮綠色, 入了秋就逐漸深沉起來, 許多時候它們像要融入霧靄般呈現出寶藍和紫黑, 像墨水渲染了大地畫布. 從幾片小葉長到直徑百來公分的花叢, 秋天的菊花, 美得令人屏氣, 大得讓人吃驚.
秋風秋雨後, 這時菊花依然挺立不畏寒氣, 在禿禿的園中為你點上色彩增添生氣. 入冬之後, 寒意逼近, 霜降雪落, 壓不斷菊花的腰桿枝葉, 如蘇軾寫的: 菊殘猶有傲霜枝.它只會小心翼翼像托捧著晶瑩剔透從天而降的水晶碎鑽, 謙和彎腰的接受大自然給萬物休息養生的第一個禮物. 經過日夜嚴寒的攻勢, 秋菊仍難逃大地之主的安排, 瑟瑟的捲起發紫的葉端把枯萎的花容遮住. 最後它也功成身退了, 這個時序是聖誕紅登場的年底, 過節的熱鬧溫暖了北國冬天的孤寂.
而被我剪下插在室內的菊花, 凝結在懷舊的時光隧道中. 我看著它想到了受日式教育的母親, 生前總用古樸典雅的花器和幾束菊花來裝點一屋的清寂. 菊花的美, 在於它的簡單樸實與堅韌, 母親如是說. 喔! 是嗎! 我如是回應. 我年輕時對菊花的無知無感, 與中年母親的沉靜透徹, 在不經意的對話中擦身而過.
隨著時光的推進, 現在的我對菊花有了另一番体認. 我在秋季裡用菊花裝飾了前後院和屋內, 我覺得美極了. 但風華正茂的女兒們與我當年一樣, 生活中有忙不完的外務, 菊花對我是美景情懷, 對她們是眼角一瞥. 是母親的影響, 還是人世的變遷, 行至秋天人生的我對秋菊盡是依戀不捨. (2016.10.13)
Written in October 2008 
Published in World Journal / 刊登在世界日報
Picture
Picture
Comments

October 6, 2016

6/10/2016

Comments

 
畫說人生 – 19

在最近隨著在多倫多大學的Regis College舉辦新書發表開幕會, 我們被邀再有個小型展覽, 主題為"在變遷轉移世界中錯縱複雜的身分角色 " (complex identities in a shifting world). 我找出了一張幾年前在藝術學院上課時的作品, 絕大部份的同時期作品, 都被我能源再用不復存在. 這張有著特殊原因, 我就一直保留下來. 畫中的一切印象和情感, 都來自我幾年前造訪外公家, 在高雄的三級古蹟薛家老厝. 成年後再回去小時候玩耍的大屋, 尋訪的都是兒時回憶. 外公家百年古宅在週圍的灰色鋼筋水泥包圍下, 顯得古意盎然! 紅磚陶瓦, 飛簷長巷, 是時光隧道裡的一段吉光片羽. 但現實中, 歲月的洗滌, 失修的屋瓦和難尋的陶磚, 讓它遠離繁華原貌, 逐年在鬧中取靜巷道裡垂老衰微. 七月的颱風雨落個不停, 收起傘, 我走進幽靜微光的祠堂. 高掛在牆上黑白照裡的先祖們, 靜默嚴肅的看著一個成為加拿大第一代移民的後代, 在祠堂裡細細讀著母親的家族歷史. 看到薛家歷史和在臺灣九代的族譜, 才知我身上有福清血源. 走入我曾住過的前屋, 驚訝外公的蘭花園還養著一蓬蓬的蘭花, 而屋對街的大花園的水泥樓台和溜滑梯竟然還在! 繞了一圈進了屋內, 和守在古厝的小姨婆寒暄話家常, 看到大舅與蔣介石的合影照, 和一張密密麻麻人影的大家族照片, 我還抱在媽媽的懷裡. 記憶深處浮現外婆蹬著小腳搖擺的身影, 在天井廣場上玩耍的眾多表親的嘻鬧聲. 我的眼光最後停在整潔但被香霧遼繞熏黑的神龕前, 它們彷彿都一直在那兒五十幾年沒變過! 我雙手合十向祖先神位拜拜, 肅穆而感動. 這是一趟難忘的回鄉之旅! 過了兩年我帶著兩個唸大學的女兒再次造訪, 成為她們的尋根之旅, 她們身上四分之一的根!
我在藝術家自述中簡潔的寫著: 不論我們經過多少遷移, 不論經過多少年代, 我們台灣人, 仍舊兩手捧香, 敬奉祖先, 祈求平安富貴和健康. 我們是被”植根”的!(2016.10.6)
Linda Chen."Rooted".2012.30x30inch.Oil on Canvas
Artist statement - No matter how much we migrate--how many generations are passed--we, as Taiwanese, still pray for peace, fortune, and health to our ancestors, with two hands holding incense sticks. We are rooted in our past.
Picture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 Bilingual Articles (Eng/Ch)
    • 來自經驗與想法
    • 我在 Toronto School Of Art 做學生
    • ​畫說人生

    Archives

    November 2021
    March 2021
    January 2021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4

    RSS Feed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