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Chen Art 陳岳琳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我們藉寫作而品嚐人生兩回, 在當下和回顧過往."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is Nin

​

​畫說人生 | Writing

I write about my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my art.  Most of my writing is in Chinese (som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blog updates via Facebook, follow me here.

從我的畫作延伸,寫下我的人生經歷。
​若想用臉書追蹤閱讀“畫說人生”請由此進。

March 24th, 2019

24/3/2019

Comments

 
​畫說人生 – 75
 
哈比屋之畫 – By Linda Chen
 
年少時, 當菲莉跟著她的教授父親聽魏龍豪,吳兆南說相聲時,  我是陪著阿嬤看楊麗花歌仔戲和史豔文布袋戲.  她是完全的外省第二代, 我是道地的艋舺小孩. 我們十八歲時相逢於東吳大學,  除了少數共同必修學分的班之外, 我很多時間都在運動場上, 而菲莉是連太陽都不常曬到的”讀書蟲”.  畢業三十多年, 我們毫無對方音訊, 直到臉書將我們串起, 才知原來我們都生活在北美. 此時的她已是南卡大學的副教授了. 三年前, 當我在多倫多城中的飯店大廳見到她時,  完全不同於大學時期, 那個我眼中講話打結, 帶點神經質的白白胖胖的女孩. 眼前我擁抱的是一位瘦高短髮,且自信愉快的中年博士.  改變如此之大, 但我們一眼就認出對方. 她的白人先生 P, 是位身材傾長溫文儒雅的軟體工程師. 兩人相識許多年, 在年近五十時才決定共結連理,  組成兩人家庭.  當天我們兩對夫妻在尼加拉瓜瀑布共渡了很愉快的一天.  我們當天聊了許多, 才漸漸的再度熟稔,  三十多年的歲月淬鍊我們, 脫去了青澀 換上了成熟.  時間巧合,他們也去了多倫多大學看了當時我正在展出的群展.  之後, 我們在臉書上互相知道對方的動向. 在這之前, 她可能對我了解甚少, 更徨論我對藝術的喜愛了.
 
今年初, 這對夫妻與我聯繫  希望我能為他們全新共有的第一間屋子, 增添一點藝術氣息. 有意思的事於是展開.  菲莉送來了許多照片, 包括我要求的, 屋子的空間, 裝潢, 擺設, 與對他們兩最重要的物件. 於是我收到了, 從一進門到客廳的室內照, 對菲莉最重要的觀音立像, 琥珀唸珠, 大悲咒水晶雕刻. 她先生自己手做的音響聲效器材. 客廳的盡頭是一面牆與電視, 他們希望畫能掛在電視機上面的空處.  從來往的對話之中, 我很清楚的知道, 許久以前有位高僧指點菲莉,  觀音是她的守護神, 而P一心追求”完美的音樂聲音”.  他們同樣是 Lord of the Rings 魔戒迷, 所以自稱這房子為Hobbit House哈比屋!   我覺得這名字真是可愛極了!
 
歷經兩個月, 我在畫布前思索進行, 塗改, 猶豫, 再塗改, 停工, 再思量. 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與學習 ,這對中西合璧的夫妻, 各有所好. 他們參與了前半部的過程, 但給予我的創作完全信任.  而我因為參考資料的不斷加入, 想表現的細節太多, 經過很多的掙扎, 甚至於混淆而停滯不前.  這時正好因為邀展”花的面像”臨時出現, 讓我對哈比屋畫暫時的抽身, 冷靜, 再思索. 我重新讀過所有的資料與對話, 再看著第一張的練習小畫, 於是, 在最後階段, 捨棄掉畫布上不必要的東西, 簡化回歸到原有的概念, 而逐漸展現出我心中想呈現的面貌, 一個與空間融合, 充滿律動與和諧的畫面.
 
我把自己擺立於這個空間,   想像著從玄關一路走進來, 經過廚房餐廳 ,來到客廳, 在這空間裡有觀音的祝福, 有音樂的飄揚. 我延用觀音的裙擺, 蓮花的清香, 淨瓶中的甘露水, 音符的律動 和窗外的南卡綠意,  用幾何圖形將一切化做微粒, 在這個哈比屋中, 和諧流動, 如無垠的星辰, 如光影下的微塵, 形成一的看似混沌初開卻自有歸屬的小宇宙. 而宇宙的核心, 就如菲莉跟我述說的, 是簡單真實, 平靜祥和. 真正的快樂存在一己之心. 我畫上一百零八顆琥珀色唸珠, 橫越兩幅畫, 最後讓唸珠隱約穿梭於畫面之間, 更顯其意境. 曾經的捨棄塗抹, 層層疊疊之下, 都有著不同的細節, 或許是廚房的爐台, 客廳的台燈 ,木雕與化石, 而留下厚度與筆觸.  原本在練習小畫上呈現的抽象實景, 在雙聯畫上皆一一隱去, 相似之處, 只留下 右下角的半圓形哈比屋入口.  並在她的特別提醒下簽上中英文名字.
 
當我整理畫面的最後幾日, 遠遠的望著這雙聯畫, 心中原本的忐忑被篤定所取代.  我知道菲莉會喜歡原畫, 更甚於照片上所見. 三幅畫包得密密實實, 從多倫多運出, 經過兩星期, 在期盼中安全的抵達它們的目的地, 南卡州Mr. and Mrs. K的哈比小屋.  菲莉小心翼翼的拆封, 送了像片來,  畫躺在他們的藍綠色沙發上, 顯然是很舒服安心的. 畫上的顏色, 配合著哈比屋裡與外,  是以藍色的深闊與綠色的生趣為主, 琥珀色的唸珠和粉紅色的門窗,為畫面添加溫暖樂趣 一派祥和, 遠觀如一幅浩瀚星辰的天像圖.  哈比屋的男女主人知道為什麼 我為畫取英文名”Cosmos 而中文就為”星宇. 方寸” , 因為宇宙星辰之大其實就存在我們的方寸之心!
 
這件事似乎塵埃落定,  但共同參與的過程中, 讓我們的交流遠達許多以前不曾有的話題. 我們談到家庭, 音樂, 藝術 ,文學, 宗教. 雙十年華時的我們是如此的遙遠不同, 如今年過半百, 因緣際會, 透過藝術(外加現代科技的方便 ) 而能聊的如此廣深. 我說中年人生要的是這樣的朋友,  菲莉說這種緣份永不嫌遲,  而我當然是贊成的! (2019.3.23寫於菲莉收到”Cosmos”之後)
Picture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 Bilingual Articles (Eng/Ch)
    • 來自經驗與想法
    • 我在 Toronto School Of Art 做學生
    • ​畫說人生

    Archives

    November 2021
    March 2021
    January 2021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4

    RSS Feed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