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Chen Art 陳岳琳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我們藉寫作而品嚐人生兩回, 在當下和回顧過往."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is Nin

​

​畫說人生 | Writing

I write about my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my art.  Most of my writing is in Chinese (som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blog updates via Facebook, follow me here.

從我的畫作延伸,寫下我的人生經歷。
​若想用臉書追蹤閱讀“畫說人生”請由此進。

你會一個人過日子嗎?

26/8/2014

Comments

 
Picture
By Linda Chen (encaustic painting on panel)

你會一個人過日子嗎?
試著想想這個看似簡單實則令人深思的問題.

我從城中的美術學院TSA(Toronto School of Arts)走出來, 肩頭扛著十多磅重的大袋子, 裡面有上課所需的筆記講義電子辭典電子相機和幾件換洗的衣物, 我打算到小女兒在多倫多最熱鬧的Yonge St.附近租賃的學生公寓去待上五個晚上, 以方便在城南上五天的密集課.

站在King St.和Spadina Ave.交接口, 思索著應該如何去搭地鐵, 十多磅重的袋子走二十分鐘也不輕鬆, 尤其早上六點就起床忙碌至下午五點, 人已經有些累了. 但是夏日午后的陽光實在太誘人, 我決定捨電軌車用步行的方式慢慢晃到地鐵站.

這是一條我平常不會走的路線, 街景從老城一間緊鄰一間的小店或餐廳 逐漸轉換成現代摩登的高聳大樓. 我進入了多城的金融區. 多城的地鐵路線圖與世界上其它大城市比是極簡單的, 但是我仍先預記從何站上何站下, 彷彿一個外來的旅客. 在這個加國第一大城住了十二年, 公眾運輸工具坐得卻不頻繁, 拜這兩年上課之賜逐漸摸熟了公車,GO Transit 和Street Car. 搭上南向的地鐵 在Union Station 轉彎 然後向北 五站就到了我的目的.

地鐵站往來的人群, 除了一臉茫然詢問資訊的遊客外, 大多是行色匆匆面無表情趕路的乘客在站與站之間吞吐進出. 我下了地鐵找了個出口就竄出地面.在Yonge St. 上向南緩步而行, 轉錯了彎又回頭多花了十分鐘, 終於找到了我這幾晚要安身立命的地方.

進了這個許久不曾造訪的小公寓, 我已經渾身是汗腰酸背痛双腿腫脹. 巡視了一圈小公寓, 女兒和她的室友把此地維持得簡單乾淨溫馨, 讓人有家的感覺. 卸下肩頭重物 頓時全身重心都不對了, 屋中靜悄悄讓我的身心都輕鬆起來. 另一種感覺卻悄然升起: 好餓!

準備吃晚飯了, 該去哪兒吃呢? 還是冰箱翻一翻, 有什麼就吃什麼隨便填個肚子吧! 這個念頭一上來就被我饑腸碌碌的餓火一把燒掉. 忙了一天好不容易可以坐下來吃頓飯, 當然要好好的享受一下!

我換上夾腳涼鞋拽個小錢包就走上Yonge St. 走沒十分鐘, 哇!高麗村燒烤, 門口都聞得到香味. 毫不考慮一頭就撞進去. 接下來的劇情完全不是我想像的. 總之, 我的獨人晚餐是在與高麗村相通的鄰店叫Made In China吃的. 牛柳飯加酸辣湯, 吃得或許狼吞虎嚥但是心滿意足. 祭了五臟廟又讓雙腿休息了一下登時精神了起來. 夏季天色如此希臘, 來到多城最熱鬧的一條街怎可不去逛一逛.

一個人走在大自然的小徑上感覺是自己的渺小; 但是走在一條擁擠卻陌生的大街上 感覺卻是生澀的. 街道兩旁有服飾店,成人俱樂部, 有刺青店紀念品店及大學城的建築物,簡直是一個”雜”字了得. 我終於找到一家可逛的店: HMV 音樂影視. 四層樓的建築走一遭, 聽遍了各種音樂: 重金屬我聽得震耳欲聾, 流行音樂佔地最廣. 還有許多另類音樂是我們這中生代看了會搖頭的, 光是血淋淋的封面就讓我喪失了駐足停留的欲望. 爵士,歌劇和古典依舊是我的最愛! 我聽得腦袋澎湃卻空手而出, 才逛一家店, 疲累之感就爬遍全身.

我向前又走了幾分鐘便過馬路折返住處, 緩步慢走, 我看見青春洋溢的年輕人, 衣衫不整的流浪漢, 全家出遊的旅客,散發傳單的店家, 衣冠楚楚的上班族. 這是個充滿生命的街景, 讓一個難得不趕路的我收納入眼.

回到住處我先洗盡一日的疲憊和塵汗, 就著一盞燈開始查閱上課的講義. 室內一片寂靜, 只有遠處偶爾傳來一些破碎的屬於城市的聲音和近處有人活動的屬於公寓內的聲音. 喳喳的鳥叫聲也隨著天色漸暗而沉靜遠去. 此刻的我是享受的幸福的, 也是眼皮沉重的.

接下來的四個白天, 我總是先到達學校附近, 然後在一家早餐店吃簡單的早點外加一杯咖啡, 滿意的上課去. 午餐就是三明治和壽司輪著吃, 總是吃得匆忙像隻張嘴金魚, 一口一吞十分鐘就解決了一頓飯, 然後又昏頭的上課去. 晚餐我也是輪流在街對面的一中一西的餐廳獨享, 我沒在中餐廳裡碰到任何獨食客, 但是在Swiss Chalet裡, 我的四周坐的許多是獨自一人用餐的老先生老太太. 他們總是衣衫整齊優雅慢食. 我想或許他們之中有人是孤單的, 但至少是行為獨立的.

星期五黃昏時刻, 我完成了所有的作業, 心頭是輕鬆的, 終於換了一家泰國餐廳吃我喜歡的芒果沙拉. 星期六早晨, 我依舊起個早, 課程結束了, 腳也漸漸消腫了, 準備打包回府. 五天的學生生活是專注而快樂的. 沒有電話電腦沒有家務雜事, 我所要想的只有作品的完成和晚餐要吃什麼, 雖然我在某個疲憊的晚上, 仍奮力的把浴缸刷了乾淨潔白, 地板隨便掃過一回.

我會一個人過日子嗎? 這是從第一天我放單飛就開始想的問題. 日子要過不難, 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能過. 但要好好過每一天 是須要保有一些探險嘗新的年輕精神. 許多人跟我一樣 已經太習慣一切以家為中心 為重點. 我們彷彿很獨立能幹, 因為家中大小事都要我們張羅, 認為沒有我們屋子就像機器停擺了一半. 但是當我們把自己放置在一個陌生的地方, 才發現我們對家的依賴遠深過我們認為家人對我們的仰靠, 而且這依賴是精神上的而不是行為上的.

試著找機會一個人離家过幾天日子, 把自己從家的中心點暫且擺到另一個地方, 你或許會與我一樣的體會到, 被生活中日復一日的訂位停格是對人心及能力的無形綁缚. 做幾天的自己, 與群眾相處, 與孤獨相伴, 你會看到那個原本的自己, 既熟悉又陌生, 像個久違的老朋友與你在街頭相遇!

Written in July 2008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 Bilingual Articles (Eng/Ch)
    • 來自經驗與想法
    • 我在 Toronto School Of Art 做學生
    • ​畫說人生

    Archives

    November 2021
    March 2021
    January 2021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4

    RSS Feed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