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Chen Art 陳岳琳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

​"我們藉寫作而品嚐人生兩回, 在當下和回顧過往."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is Nin

​

​畫說人生 | Writing

I write about my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how they relate to my art.  Most of my writing is in Chinese (som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blog updates via Facebook, follow me here.

從我的畫作延伸,寫下我的人生經歷。
​若想用臉書追蹤閱讀“畫說人生”請由此進。

總是一身黑 (版畫印刷課 / Printmaking)

26/8/2014

Comments

 
Picture
By Linda Chen / Etching on Japanese Paper / 9”x6.5”
這幅名為Springtide的蝕刻版畫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混凝著纖維的米色和紙上停著一隻回眺的鳥,
帶來春天的訊息. 紫色的紙給予不同的感覺, 像夜霧迷離中透著月光, 回眺變成了不捨的依戀.

- - - - -

終於有一天, 有個同學對我說: Linda, 我怎麼從來就只看妳穿得一身黑乎乎的來上課? 我本來想辯駁幾句, 側頭一想, 嗯, 好像是喔! 因為這同學都在我上版畫印刷課那天見到我. 難怪啦! 上這堂課, 我只能一身黑!

我漸漸能體會出來, 為何從事藝術創作的人, 常常給人的印象都是不修邊幅的. 要不是和整齊的上班族坐 GO Train 一起進出城, 我大概也快成了那樣了. 整齊雅觀的衣服進了美術教室裡只會成了踘絆, 更別說在一個使用油墨酒精抹布和化學溶劑的印刷課堂裡. 通常我都還外穿一條同樣是黑色的圍裙, 臉常都會無意中被抹黑, 衣服當然要防髒耐黑無後顧之憂為上策.

教這門課的男老師除了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外, 還有極度的耐心. 他講話的聲音輕而緩,和這教室的步調相反. 我們做學生的搞不清楚狀況是常態: 如不知要用何種藥劑, 不斷的發問; 出差錯是常犯: 如沒清乾淨印刷機的塑膠面; 嚴重搞飛機: 如倒錯化學藥水, 在毯子上留下印記等等. 擺設和收拾教室就要花上前後半小時, 老師除了盡力教學和諄諄告誡外也只能處理學生意外留下的爛攤子, 還要安撫自責的學生, 氣氛自是充斥著緊張. 我上完課只想盡快離開這個充滿壓力的教室.

Picture
但是壓力之下產生的作品令人驚豔. 版畫有一種特殊的質感, 我最喜歡的木刻印版畫(woodblock)充滿質樸的美, 油氈浮雕版印刷(Linocut)線條霸氣清楚, 蝕刻版畫(etching)線條細膩婉約, 還有許多為同一版面創出不同藝術感的方式. 我們始用雕刻刀, 自製細針和溶劑在板上陰或陽刻畫面. 最讓我困惑的是木刻版的上色層次先後順序, 基本上是印一層顏色, 再刻一次, 再印第二層顏色, 依此循序漸進, 初學的我小心謹慎, 唯恐出錯無法挽救.

我得承認, 我在版畫課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之多, 是我所上過的課中最辛苦的. 因為版畫是一門很技術的課. 除了圖像之外, 牽扯太多的材料: 如各種版,紙,印法, 和不可出錯的過程. 因為有太多東西要記, 我的筆記最後都是用中文寫, 既快速又清楚. 只是有時老師或同學問我某些物品名稱, 我因用中文而潛意識裡沒認真去記英文名, 有點不上道. 秋季班我們被要求要印四種版各四張成品, 冬季班則是四種版但張數不定, 工作量不輕.

這課要求專注, 我整理出一套作業流程以減低我的慌亂. 上課時: 記筆記拿材料, 打磨板子, 修改版面. 回家: 刻印版/板子, 剪裁紙張及其他雜物. 再回學校: 給板子上油墨, 用印刷機付印. 我把能不佔據教室時間的事先在家做好. 因為教室裡才有的溶劑材料和印刷機是家裡很難備的. 這是個容易有意外的課, 砸到腳割到手, 被藥劑噴到, 對材料過敏 時有所見, 許多學生對這版畫課又愛又恨. 上過課, 我才知如何欣賞版畫. 它可以簡可以繁. 但製作的過程一步不能省不能錯.

我個人喜歡使盡氣力將印刷機滾壓過板模後, 伸手去揭開紙張的剎那間. 一種辛苦之後等待收成的喜悅或失望襲向人心, 像戀情的無法預期, 像人生的不可預知. 油墨微微的浮雕在紙面上, 形成一種悸動. 它帶著距離的美感, 透著力與實. 我尤其喜好黑油墨在不同材質的日本和紙上形成的氣質, 既纖細又固執, 是個迷人的組合.

我在期末的報告裡寫著: 版畫之趣, 在於一塊版不同印法, 又在於不可預料的錯誤, 讓人驚豔. 我總是一身黑的出現在版畫課的這一天, 但心嚮往之, 足矣!

但是壓力之下產生的作品令人驚豔. 版畫有一種特殊的質感, 我最喜歡的木刻印版畫(woodblock)充滿質樸的美, 油氈浮雕版印刷(Linocut)線條霸氣清楚, 蝕刻版畫(etching)線條細膩婉約, 還有許多為同一版面創出不同藝術感的方式. 我們始用雕刻刀, 自製細針和溶劑在板上陰或陽刻畫面. 最讓我困惑的是木刻版的上色層次先後順序, 基本上是印一層顏色, 再刻一次, 再印第二層顏色, 依此循序漸進, 初學的我小心謹慎, 唯恐出錯無法挽救.

我得承認, 我在版畫課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之多, 是我所上過的課中最辛苦的. 因為版畫是一門很技術的課. 除了圖像之外, 牽扯太多的材料: 如各種版,紙,印法, 和不可出錯的過程. 因為有太多東西要記, 我的筆記最後都是用中文寫, 既快速又清楚. 只是有時老師或同學問我某些物品名稱, 我因用中文而潛意識裡沒認真去記英文名, 有點不上道. 秋季班我們被要求要印四種版各四張成品, 冬季班則是四種版但張數不定, 工作量不輕.

這課要求專注, 我整理出一套作業流程以減低我的慌亂. 上課時: 記筆記拿材料, 打磨板子, 修改版面. 回家: 刻印版/板子, 剪裁紙張及其他雜物. 再回學校: 給板子上油墨, 用印刷機付印. 我把能不佔據教室時間的事先在家做好. 因為教室裡才有的溶劑材料和印刷機是家裡很難備的. 這是個容易有意外的課, 砸到腳割到手, 被藥劑噴到, 對材料過敏 時有所見, 許多學生對這版畫課又愛又恨. 上過課, 我才知如何欣賞版畫. 它可以簡可以繁. 但製作的過程一步不能省不能錯.

我個人喜歡使盡氣力將印刷機滾壓過板模後, 伸手去揭開紙張的剎那間. 一種辛苦之後等待收成的喜悅或失望襲向人心, 像戀情的無法預期, 像人生的不可預知. 油墨微微的浮雕在紙面上, 形成一種悸動. 它帶著距離的美感, 透著力與實. 我尤其喜好黑油墨在不同材質的日本和紙上形成的氣質, 既纖細又固執, 是個迷人的組合.

我在期末的報告裡寫著: 版畫之趣, 在於一塊版不同印法, 又在於不可預料的錯誤, 讓人驚豔. 我總是一身黑的出現在版畫課的這一天, 但心嚮往之, 足矣!
Picture
上圖: 這幅 Patience 的原成品是黑白的, 加上水彩拓印之後, 為大自然添上色彩, 幾道繁複的手續 (line etching, sugar lift , watercolour monotypes)終見成果.

Mar. 2009

Comments

    Categories

    All
    • Bilingual Articles (Eng/Ch)
    • 來自經驗與想法
    • 我在 Toronto School Of Art 做學生
    • ​畫說人生

    Archives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November 2019
    Octo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March 2019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February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4

    RSS Feed

  • Home
  • Bio & CV
  • Art Work
  • Sketchbook
  • ​Writing | 畫說人生
  • Events
  • Contact